2022-04-21 17:20发布 站内问答 / 外贸实务 227 30 7
您好, 1. 做外贸一定要把自己的英语搞好,特别是商业英语。经常用到的外贸英语一定要做到信手拈来。不能到给客户发邮件的时候现学现用(查字典了,翻外贸书籍了等),常用的商业英语一定要常记在心!到时候给客户发邮件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,跟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不至于急得浑身冒汗,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。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,以上的亏我都吃过了! 2.做外贸要精通贸易知识。各种贸易规则及贸易术语一定要做到信手拈来,不要事情临头再去翻阅书籍。外贸人员,外贸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!不过这些工具不是让你做业务的时候用的,真正做起业务来工具就不应该伴你左右了!你做得到吗?何谓精通?就是要铭记于心,运用自如!自己在实践中容易搞混,所以还在不断学习中,也违背了上面的规则。 3. 上是与客户交流的问题。再就是一定要把专业英语学好。做哪行要像那行,有关的专业知识(CHINESE版)要融会贯通,当然碰到ENGLISH版也要精通!但是服装知 识真的是五花八门,一朝一夕是不容易掌握的。客户来了工艺书,作为业务员要首先弄明白是什么意思,交给技术部门的一定要是汉语版的,不可以是原始制单。所以做服装外贸一定要有恒心!书到用时方恨少,真正需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! 4. 对自己公司的情况要了如指掌。正所谓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如果对自己不了解的人,做什么都不会有底气。客户怎样才能走近你?当然需要对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后才能决定是否与你合作!这一切都取决于你!对自己的公司软件,硬件设施一定要了解。比如客户问到我们公司厂房面积有多大啊,有多少员工啊,设备情况怎么样,产能情况,这些都需要自己掌握好了,才能应付自如!
找客户的途径有很多,具体如下:
B2B平台。如ALIBABA, MADE IN CHINA, GLOBAL SOURCES.
国内外的展会。比如一年两届的广交会,HK展,德国科隆展,美国拉斯维加斯展等;
免费的GOOGLE搜索。按产品关键词或行业关键词搜索客户。
海关数据。
在免费B2B平台上注册会员,上传产品资料。免费平台如TRADEKEY, EC21.
对于跟踪客户方面,有几点建议:
拿到询盘以后,认真阅读客人邮件,了解清楚客人的需求,有针对性的回复(报价)。
回复询盘,有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。时效性:当天的询盘当天回复;准确性:报价要根据市场行情来报,太高或太低都不行,客人下单一般都会挑居中价位的下单。
对于收到的询盘,要分类(分等级)跟踪。
对于客人需求明确的(A类客人),可以重点跟踪,建议发完报价以后,过5分钟打电话与客人确认是否收到报价,是否还有其他需要? A类客人建议每周联系一次;
B类客人是需求不明确(比如要求报整本目录),可以每月跟踪一次;
最多设置5个标签!
您好, 1. 做外贸一定要把自己的英语搞好,特别是商业英语。经常用到的外贸英语一定要做到信手拈来。不能到给客户发邮件的时候现学现用(查字典了,翻外贸书籍了等),常用的商业英语一定要常记在心!到时候给客户发邮件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,跟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不至于急得浑身冒汗,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。刚开始做外贸的时候,以上的亏我都吃过了! 2.做外贸要精通贸易知识。各种贸易规则及贸易术语一定要做到信手拈来,不要事情临头再去翻阅书籍。外贸人员,外贸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!不过这些工具不是让你做业务的时候用的,真正做起业务来工具就不应该伴你左右了!你做得到吗?何谓精通?就是要铭记于心,运用自如!自己在实践中容易搞混,所以还在不断学习中,也违背了上面的规则。 3. 上是与客户交流的问题。再就是一定要把专业英语学好。做哪行要像那行,有关的专业知识(CHINESE版)要融会贯通,当然碰到ENGLISH版也要精通!但是服装知 识真的是五花八门,一朝一夕是不容易掌握的。客户来了工艺书,作为业务员要首先弄明白是什么意思,交给技术部门的一定要是汉语版的,不可以是原始制单。所以做服装外贸一定要有恒心!书到用时方恨少,真正需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! 4. 对自己公司的情况要了如指掌。正所谓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如果对自己不了解的人,做什么都不会有底气。客户怎样才能走近你?当然需要对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后才能决定是否与你合作!这一切都取决于你!对自己的公司软件,硬件设施一定要了解。比如客户问到我们公司厂房面积有多大啊,有多少员工啊,设备情况怎么样,产能情况,这些都需要自己掌握好了,才能应付自如!
找客户的途径有很多,具体如下:
B2B平台。如ALIBABA, MADE IN CHINA, GLOBAL SOURCES.
国内外的展会。比如一年两届的广交会,HK展,德国科隆展,美国拉斯维加斯展等;
免费的GOOGLE搜索。按产品关键词或行业关键词搜索客户。
海关数据。
在免费B2B平台上注册会员,上传产品资料。免费平台如TRADEKEY, EC21.
对于跟踪客户方面,有几点建议:
拿到询盘以后,认真阅读客人邮件,了解清楚客人的需求,有针对性的回复(报价)。
回复询盘,有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求。时效性:当天的询盘当天回复;准确性:报价要根据市场行情来报,太高或太低都不行,客人下单一般都会挑居中价位的下单。
对于收到的询盘,要分类(分等级)跟踪。
对于客人需求明确的(A类客人),可以重点跟踪,建议发完报价以后,过5分钟打电话与客人确认是否收到报价,是否还有其他需要? A类客人建议每周联系一次;
B类客人是需求不明确(比如要求报整本目录),可以每月跟踪一次;
线上:包括外贸软件、B2B平台、SEO推广等。其中B2B平台、SEO推广都是被动等客户上门,而外贸软件则是通过搜索引擎、海关数据、社交媒体、谷歌地图、企业黄页、客户画像等渠道主动出击寻找目标客户。
线下:包括展会(广交会、国外展会)、出国拜访。
外贸业务员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客户开发渠道。
关键词法
用法之一:选择适当的关键词,直接查找潜在客户发布的求购信息.
招逆向法
在国际贸易商中,无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,他们既需要购买进货,也需要销售出货.这是逆向法的关键.寻找那些在网站上你销售的商家,虽然他们没有发布求购信息,但既然他们销售,就肯定需要货源.当然,他们肯定已经有了现成的货源渠道,但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机会---事实上机会比你想像的要大,因为即使有了货源渠道,多数买家并不介意多寻找合作的供货商,以降低风险,择优比较或讨价还价.更何况,很多产品类别一样而款式不同,你完全可以向他们推荐你的多款产品.
横向法
除了专业性很强的产品,很多产品特别是工艺品和家居日常消费品类别,其潜在客户面是相当广的.当我们获知一个客户信息的时候,即使他采购的产品并不是你生产的东西,但只要类别接近,仍不妨一试,不管是产品功效接近还是材质接近.比如,向求购木相框的客户推介金属相框,向玻璃杯的买家推销彩绘玻璃碟等.横向地开拓产品外延,争取交易机会.
特别注意的是,对于横向法找到的客户,促销方式不宜急切.因客户已有预计的采购项目,急切反而引起反感.最好是比较平和的提供建议和资讯的方式,只做介绍,不急于成交,争取客户主动提出进一步了解的要求,就成功了一半.
横向法可以和逆向法结合使用,扩大寻找买家的范围.
此外,对某些产品,横向法还可以直接用于消费客户.比如销售钥匙扣或文具,除了专业买家以外,还可以横向思维寻找可能的用户.比如大型企业或品牌商家,他们常常会需要一些纪念品或者促销品,类似签字笔,钥匙扣,名片夹等等小产品都是很好的选择.而这些消费大户多半不会在互联网发布什么求购信息.只要你想到了,直接与他们联系,提供一些样品,就有机会.而这些潜在的用户,通常都会在他们的网站上公布详细的分公司以及部门联系方式,便于查找.
纵向法
纵向法多用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销售.即了解你的产品的最终用途或深加工用途,除了专门的原料采购商以外,寻找那些在网上发布了这些下游产品销售信息的商家,与之联系.通常,销售信息比购买信息要容易查找,联系方式等也更开放.
关键词法,逆向法,横向法和纵向法,相辅相成,结合在一起用效果更好.尤其是有机会参加传统交易会,收集了大量名片以后,再通过这几个方法拓展,可以极大拓展贸易空间.
个人推荐一家不错的外贸高阶培训,多的不说了,有兴趣就看看吧http:/www.szchengbang.cn
1.最省钱的目前还是ALIBABA, 只要经常更新图片, 效果还可以的, 这个不能放弃.
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似乎这是最省钱有效的渠道了.
2.参展:广交会/香港展/国际展: 广交会是比较有效果的, 现场都能接到订单.
国外展是拓展客人和看流行趋势了.
3.另辟稀径:参加特殊的展会, 和你的产品相关的但是不是主流也可以开发一些特殊的客人.
跨行业的展会.
4.通过网络来搜了. 这个比较不靠谱.
5.客人介绍, 关系好到一定程度, 客人也会介绍朋友和客户.
6.深度挖掘老客人是最有效的方法, 拓展产品的范围, 开拓新的领域.
1、邮件最好在客户上班前一小时发送,以免客户邮件太多被沉到最底下。
2、回复的第一封邮件最好先不要报价,可以带着合作诚意问客户几个问题,尽可能多地增进彼此的了解。但注意,问题不能太多,内容也不能太空洞。
3、邮件发送后,最好进行邮件跟踪,看是否被客户打开阅读,以计划下一步跟进工作。
4、如果一直没有回复也没有被阅读,可以重新编辑下右键内容,再次发送,当是提醒客户。
5、仍然没有回复,可以果断给客户打个电话,简单沟通下,加深客户对自己的印象。
6、如果以上都没有回复,可以出个猛招,直接报个虚盘,以低价吊起客户的兴趣。
不过,要想有回复,首先得有高质量询盘。一般来说,外贸人收到的询盘主要来自三个途径:B2B平台的询盘、外贸软件主动开发客户的询盘、企业英文网站过来的询盘。其中,外贸软件主动开发客户过来的询盘质量是最好的,其他的在报价之前最好先做下询盘和客户分析,看看是否属于有效询盘。
一周热门 更多>